综合新闻

以科学高于一切为宗旨,组建强大的肿瘤研究团队,结合引进科学家的学术背景和兴趣,对肿瘤核心科学和临床核心问题集中力量攻关。

肿瘤研究所2020学术年会举行

发布日期:2020-12-28

6374656388683100257296520.jpg

12月24-25日,深圳湾实验室肿瘤研究所(以下简称肿瘤所)召开年终总结会议(学术年会),各课题组负责人及科研人员共50余人参会。会议围绕科研进展报告、团队建设及下年度工作计划等内容展开。实验室副主任吴虹、涂欢等出席会议,肿瘤所召集人、资深研究员张泽民主持会议。

张泽民对参与学术年会的各位课题组负责人和科研人员表示欢迎,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加强肿瘤所各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共同打造前沿的肿瘤研究中心。

随后,肿瘤所11位PI分别介绍了课题组本年工作情况及实验室建设进展。

EE4A1241.jpg

研究员崔永萍老师代表詹启敏课题组介绍了其研究方向和近期研究成果。课题组围绕我国高发特色恶性肿瘤食管癌开展系统研究,通过整合多层面分子变异信息和临床指标,建立了中国人群食管鳞癌的分子分型,为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EE4A1372.jpg

资深研究员吴虹老师详细介绍了课题组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肿瘤固有的免疫抑制调控机制,改变肿瘤炎性微环境,应对免疫检验点抑制剂的治疗抵抗;揭示肿瘤脑部转移机制和治疗策略;无法成药靶点的药物研发。

EE4A1405.jpg

资深研究员张泽民老师通过单细胞大数据分析了目前20余种主要高发癌症的天然免疫细胞图谱特征,并验证了课题组前期发现的两群在肿瘤中发挥调节作用的天然免疫细胞的广谱存在及潜在调控机制。课题组在今年新冠肺炎肆虐之际勇于担当,分析了新冠患者免疫图谱特征,给新冠治疗提供潜在治疗策略。

EE4A1424.jpg

副研究员李强老师代表雷晓光课题组介绍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综合利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有机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及分子药理学等多种研究手段,开展靶向转录因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

EE4A1453.jpg

资深研究员申雪桐老师总结了肌动蛋白研究的新进展:一是肌动蛋白在细胞核里的生物学;二是肌动蛋白修饰的生物学,并重点介绍了最近发表的肌动蛋白甲基化的研究成果。

EE4A1259.jpg

特聘研究员于晨老师首先介绍了近年利用CRISPR技术对细胞基因组及命运进行编辑的工作。今后课题组工作的重点是利用基因组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解决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问题。目前课题组人员招聘和仪器采买工作正有序展开,实验室在逐步建设中。

EE4A1318.jpg

特聘研究员孙坤老师汇报了2020年在计算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处理方面的工作:主要开发了Ktrim和Msuite软件,分别用于数据预处理和甲基化数据分析,在准确性、运行速度、易用性等方面相对当前软件均有较大提升。此外还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肿瘤活检样本的纯度评估算法,在多种常见癌症类型和转移瘤中得到验证,有望成为肿瘤研究中常用的质控工具。

EE4A1499.jpg

特聘研究员尹成骞老师介绍了近期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研究规划,课题组将运用前沿的分子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技术,结合临床样本分析和肿瘤小动物模型,揭示癌症驱动蛋白参与的关键信号转导途径,探究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有效的药物靶点。

EE4A1537.jpg

特聘研究员Justin L. Tan介绍了课题组目前主要研究课题:致癌谱系因子SOX2促小细胞肺癌(SCLC)的机制。首先确定SOX2致癌蛋白复合物以及鉴定由SOX2调控的下游致瘤通路;第二是开发患者源异种移植模型,在临床背景下评估和验证SOX2肿瘤生物学影响;第三是通过高通量化学筛选,鉴定干扰SOX2的新型小分子。这些工作将确定SOX2促SCLC的详细机制,并发现针对SCLC中SOX2的新型靶向疗法。


EE4A1568.jpg
特聘研究员张雷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她今年发表在《细胞》杂志(Cell)的工作。课题组在单细胞水平首次对结直肠癌浸润髓系细胞的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系统性刻画,并利用小鼠模型进行靶向巨噬细胞的CSF1R抑制剂和靶向树突状细胞的CD40激动剂的治疗,揭示了这两种免疫治疗策略的作用机理,为开发结直肠癌新的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EE4A1596.jpg

本次学术年会旨在搭建内部学术交流平台,增进各课题组之间的认识与合作,为把肿瘤所建设成为相关研究领域一流人才向往的前沿学术中心打下坚实基础。